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时间:2018-11-01 来源:admin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为了判断是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环境控制是否达到效果对污染物进行的定期测定。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目标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等方面的监测。监测对象分为对整个环境的监测和对染源的监测,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对监测设备的需求不同。环境监测产业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三个部分;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处于污染源、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
随着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频次的增加,以及监测需求量大幅上升,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也持续发展。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环境监测设备行业的总销售额突破了65亿元,同比增长了1.56%。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在产品结构方面,销售量占比最大的是水质监测设备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两者占总体市场销量的66%。数采仪、环境空气监测设备和采样器分别占比17%、13%和4%。随着各领域环境测点在全国范围内铺设,产生了对环境监测设备的巨大需求空间,其中京津冀地区的销售量占到了总销售量的42.1%,销售量由2016年的15575台增长至2017年的22891台,同比增长46.9%。
“十二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密集的政策扶持,首先,《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等多部环境监测政策共同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之上,“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政策的出台,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防污治污需求,也带动了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在“十二五”的政策热潮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 2016年行业规模约为434亿元,2010-2016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22.8%,2017年的市场规模在471亿元左右。然而对比整个万亿级的环保市场而言,环境监测的市场规模较小,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2017年,大量环境监测站拔地而起,5000余个监测站点已遍布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而且,这一年,中国政府采购网陆续发布千万采购大单,直指环境监测领域。其中,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斥资1221万采购5包仪器;北京环境监测中心2040万采购30套监测仪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拟1421万元采购18类设备等,我国环境检测仪器设备购置需求旺盛。由此看来,伴随着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市场对监测仪器、监测设备的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加大,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升,环境监测站点增加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升级,环境监测行业十三五期间将延续前几年的行业景气度。预计2018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38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00亿元,五年复合增速约为20%左右。2016年我国共计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40863台(套),同比增长6.2%;环境监测产品年销售额达64亿元,同比增长1.59%。2012-2016年间,环境监测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年复合增长率达10.72%。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环境中的悬浮物、化学物质、生态系统等进行监测、监视和测定,从而准确反映水质状况,对水质状态进行评价,以决定下一步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工作。水质监测使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等等。水质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在对江河、海洋水质监测时,还需要加入流速、流量等进行测定。水质监测主要包括污染源水质监测和地表水质监测。污染源方面,几大渠道的废水排放量逐年上升, 监测与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城市对景观河道的水质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相应的监测市场也会不断扩大。
据了解,未来一段时期内,环境监测市场空间的来源主要侧重于四大方面:第一,环境监测网络的额拓展,从省级到地级,再到县级,全面覆盖;第二,监测指标的不断增加,譬如VOCs及重金属监测等空间巨大;第三,监测空间的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第四,监测领域的拓展,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环境监测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社会资本与企业纷纷涌入,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及盈峰环境等纷纷跑马圈地,争相布局,在促进环境监测市场更加繁荣的同时,也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刺激行业洗牌重组。按照国家规划,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保障,所以2018年~2020年的三年时间里,环境监测设备与服务需求,将达到一波高峰。
至于更长远的发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柏仇勇曾透露,为实现2035年建成与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的目标,“十四五”期间,国家会继续加大环境监测的投入。环境监测产业一派繁荣的背后,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短板。中国环保在线从一些行业内部人士获悉,目前环境监测仪器的核心技术仍旧被发达国家掌握,高端仪表仪器设备短缺,争相涌入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良莠不齐,监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威胁。作为环境管理“顶梁柱”的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的大背景下将不断被强化。同样需要认识到,在环境监测产业繁荣背后,是国家推动环境监测体系的强力驱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环境监测向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后,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将再次更加开辟宏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