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时间:2017-07-27 来源:admin
歌瑞达猎头观察,近五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世界瞩目。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市场规模,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在政府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政策作用下,“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位居世界榜首。
产业规模全球领先
“十二五”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过程,2011~2016年,产量从不足5000辆发展到51万辆,保有量从1万辆提升到100万辆,5年产销量增长了100倍,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拐点,导入期已基本结束,现在进入成长期。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最新的预测,中国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40%,大概是在1500万辆左右;2025年达到800万辆左右,2020年达到2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之后会进入高速的成长期。
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
歌瑞达猎头了解到,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有三家进入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已经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100多个城市。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池材料等领域出现了若干全球知名的供应商。目前,各大车企已将新能源汽车划作各自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车型还是产量上,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创新能力显着提升
近五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基础共性技术与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推进,关键零部件与整车控制集成领域取得重要的突破。主流车型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大幅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要突出抓好“四个创新”:一是电池创新。创新研发模式,加大研发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单体350、系统260瓦时/公斤的目标。加快推进新体系电池和燃料电池研发。二是充电创新。瞄准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大功率化,加快研发先进充电技术。加强设施建设,创新商业模式,解决好充电桩数量不足、老旧小区改造和“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问题。三是整车创新。提升正向设计开发、整车轻量化和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国际知名品牌。四是机制创新。抓紧研究补贴退出后的接续政策和使用环节支持政策等,破除地方保护,为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动力电池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进步。我国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经过了三个五年计划,“十五”是锰酸锂电池,“十一五”是磷酸铁锂电池,“十二五”是三元电池,“十三五”是高比能量的新一代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的提升,系统的成本却在逐年的下降。我国动力电池在比能量过去五年间提高了近一倍,成本也下降一倍以上,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共场所、单位内部、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全面推进,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7.1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1.2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建成规模化充电服务的网络。
我国新能源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固,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下一代技术未形成根本布局,企业产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滞后、区域之间的推广应用发展不够平衡,安全隐患仍未消除,这些多是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全局长远出发,切实加强统一规划、加强政策衔接、加强协同配合合力推动加以解决。